ad
有多少阅读需要重来
2020-04-07 09:28:24 来源: 编辑:罗淑尹

  □郑红芳

  莫泊桑的经典名作《项链》,年少读过,中学学过,当了老师后也教过。

  今又重温。

  隔了几十年的岁月,再读路瓦栽夫人玛蒂尔德的项链人生。小说的精妙构思让人叹服,而主旨也异常清晰显现:人生是多么无常又奇妙,极小的一件事,可以成全你,也可以败坏你!我对作者的表达心有同慨,赞同不过。

  可年少时读它,懵懂无感,只觉情节不够动人;中学学它,老师引导我们分析主旨:“她也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当时万恶的社会风气,得有丰厚陪嫁才能嫁得更好,以玛蒂尔德的家境,只能嫁给一个小文员;嫁给文员所以清贫,清贫又要迎合资本主义上流舞会虚荣需要,所以借项链丢项链导致人生悲剧,这更是一出社会悲剧,玛蒂尔德只是千千万万同际遇的时代妇女缩影。老师是依据教参作的分析,做学生时只觉老师说的都对,并无半点存疑。

  阴差阳错,后来自己也当了中学语文老师,也是依据教参给学生分析。但教参提供的主题有所变化:社会风气是悲剧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她的虚荣性格,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体。不借就不会有丢,不丢更不会有赔,不赔也不会有一夜的欢愉十年的青春付出。貌似自己也没太多思考,卖力分析,学生似乎也都信了。当时曾和学生提及原作者的这段感慨,但在课堂上又把它当场否认。只叮嘱学生记住要考的,尤其是那一字传神的“也”字。

  时代变了,若干年后,相关期刊和课堂上又有了新观点:玛蒂尔德其实并不是一个悲剧人物。她诚实守信,丢了项链不逃避不隐瞒勇敢面对;她脱胎换骨,丢掉虚荣回归真实靠劳动重拾自我;她不再年轻美丽,但她内心坦然人生充实更有内在魅力。和当今经济社会下一些贪慕虚荣却借钱不还的女老赖相比,玛蒂尔德简直不要太可爱!这主题分析,似乎也很有理。

  而今再读,是三十年后以一个普通读者身份,不带任何教学功利去读,却读出了完全不同的感觉。莫泊桑无意批判那个时代,更无意批判女主人公爱慕虚荣。只是用悲悯同情的目光看着为了一条项链付出了十年艰辛变成了一个粗壮耐劳不复年轻美丽的路瓦栽夫人,感慨着命运之手的翻云覆雨,人生改变的偶然必然。

  《项链》一文,几十年一读再读,却都不是真读。年少时没有人生阅历,确实读不出;求学时缺少质疑精神,瞎胡乎全盘接受;教学时太过功利,做鸵鸟不愿多想。这种阅读带有被别人牵着走的先入为主,而缺乏内心的真正思考感悟。如此一想,当真汗颜:半辈子似乎看了不少书,但有多少书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阅读?一切有待重温重启,带上真实的自己。不唯人生,还有书籍。

  人生难再,有多少阅读需要重来?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