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梁亦慰 实习生 管翊丞
夜色中,格外鲜亮的党员志愿者红马甲、冒起一层薄雾的护目镜、穿上后显得身形臃肿的防护服……4月8日,区委编办综合科科长王海浩翻开防疫一线卡点执勤时的照片,这样几个画面映入记者眼帘。“作为一名战疫志愿者,从1月31日走上执勤卡点的那一天起,我就决定要做一颗‘螺丝钉’,哪里有需要,就守在哪里。”虽然王海浩于当天被调回单位上班,圆满结束了卡点执勤任务,但讲到那段时期的故事,他依然深有感触。
我区全面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后,作为第一批被抽调至交通卡点执勤的区级机关志愿者,王海浩和同行的“战友”们团结协作,牢牢守住了机新南路温岭界卡点。“请停车,降下车窗,测量体温,配合检查。”“请问你来自哪,要去哪,办什么事?”“请出示通行证、身份证等有关证件或证明。”……这样的日常对话,王海浩一天要重复无数遍。卡点设立初期,最为忙碌的时候,执勤人员一天需要检查2000多辆车。
一开始,交通卡点每个班次的执勤人员需要连续工作24小时,日常用餐只能吃些简单的盒饭或者泡面,实在困了,就在一旁的大巴车上眯会儿。王海浩曾在大巴车上睡过四五个晚上,车上空间有限,他只能靠在座椅上小憩一会儿,而且很快会被夜里的低温冻醒。“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都很有干劲,后来一次执勤调整为12个小时,我们也有了更多时间去休息调整。”王海浩说,周边的村民看到防疫工作人员工作辛苦,还会自发送来热腾腾的夜宵,吃上一碗浑身都暖和了。
提及在卡口执勤期间遇上家中孩子生病的事情,王海浩的语气中流露出对家人的愧疚。“那段时间我不能放下手头的工作,家里的大事小事都需要我妻子去忙,未满1周岁的二孩发烧将近39度,我也只能执勤结束后才带他去医院。”王海浩说,后来孩子的体温不降反升,发烧到40度不退,被确定病毒性流感,有传染性,自己也因过于忙碌出现了轻微的咽痛、咳嗽等不适,才向单位和卡点牵头单位汇报,在家休养了几天。
不过,孩子恢复健康后,王海浩又坐不住了,立马主动请缨,要求再去卡点参加防疫工作。2月19日,他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台州机场卡点,作为所属班次负责人继续奋战在抗疫前线。在卡点执勤,除了有十足的耐心,还要时刻保持严谨。“这段时间,我们要特别注意防范境外输入的风险,因此每个工作细节都要做到位,绝对不能有一丝马虎。”换到新的卡点后,王海浩每次执勤都会绷紧头脑中的疫情防控弦,严格排查出站口的每一位旅客。“比如有些人出示的健康码是几天前的截图,我马上注意到了,又重新查看实时健康码动态,只有绿码才允许通行。”王海浩说道。
在防疫一线坚守的每一天,总会有市民好奇地询问王海浩辛不辛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本来就应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群众的安危和幸福为重。”王海浩说,只要收到市民的一句暖心话语和一个感激的眼神,身上的疲惫便会一扫而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