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梁亦慰
身形清瘦、面容和蔼,说起话来有条有理……不少见过路桥街道退休老干部盛秀英的人,都有着这样的第一印象。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退休以来,75周岁的盛秀英凭借二三十年累积的矛盾调解经验,积极参与社会矛盾调解,让不少怒目相对的矛盾双方各退一步,握手言和。
“我就想指定你给我调解,今天不是你值班,那我就等下一次。”前两天,作为路桥区新乡贤调解服务团成员,盛秀英接到了一位年轻姑娘的求助电话,对方语气焦急。隔天一大早,盛秀英赶到新乡贤调解室,得知姑娘被前老板拖欠了一千元钱款,双方多次沟通未果。“我看小姑娘也很可怜,就打电话给那位老板,请他有时间到现场沟通,没有时间就电话调解。”盛秀英见老板没空来现场,便语气温和、有理有据地在电话里做对方的思想工作。很快,姑娘拿回了一千元,松开了紧皱的眉头。
无数次的矛盾调解下来,盛秀英总结了一套经验,矛盾调解就像是“煎饼”,“火力”猛了,“饼”就焦了,但“火力”不足,“饼”就会夹生:“简而言之,在与双方当事人沟通时,该温和的时候要温和,该严厉的时候,一定要严肃态度。”说着,盛秀英回想起在路桥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当庭长的时候,办理的一起当事双方拉扯长达两三年的离婚案件。案件当事人是一对来自桐屿街道的夫妻,两人有三个小孩,丈夫是残疾人。妻子出去做生意后,思想发生了变化,决定与丈夫离婚。男方坚决不同意,见女方态度坚决,甚至跳入了水塘,被盛秀英和同事们及时救了上来。“劝解无果后,考虑到男方的生活条件,我们一面反复做男方思想工作,一面和女方协调,处理好经济补偿和子女抚养问题,最后男方也同意了离婚。”虽然办理一起案件经常要来回跑许多趟,磨破嘴皮子,但盛秀英过去办的案,95%以上都是调解结案,哪怕要多出许多工作,就是为了双方不结怨,不加深矛盾。
退休后,盛秀英还成为路桥街道人大联络站联络员,积极参与街道各项工作,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向上反映。前阶段,她和其他联络员一起,为振兴十里长街出了一份力。在走访调研中,盛秀英一行注意到十里长街上有许多经营殡葬用品的店铺,不仅影响老街的未来发展,也给不少游客留下了不好印象。将相关意见整理上报后,路桥街道迅速开展十里长街宗教(殡葬)用品市场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十里长街市场经营秩序,优化老街经济业态。如今,老街已看不到殡葬用品,小吃、文创、餐饮等业态让周边区民和游客交口称赞。
最近,盛秀英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和司法局、关工委一起,对缓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司法局把缓刑人员安排到街道做社区劳动,我就陪着他们,一边和他们谈心,一边发挥我的特长,给他们做一些普法教育。”盛秀英的家中,放着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她时不时就会认真翻看,“有些缓刑人员不懂法律法规,误入歧途,我认为很可惜,能教就教一些。”
“秀英阿姨是个热心肠,凡事都不计较,左邻右舍有点法律上的问题都喜欢咨询她。”“今年,是秀英阿姨入党55周年,作为一名党员,她退休不褪色,一直帮助身边的人,是我的榜样。”提起盛秀英,邻居们话语中满是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