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生态治理焕河道“新颜” 水清岸绿奏景美新乐章
2021-12-24 11:01:10 来源: 编辑:罗淑尹

  □全媒体记者  何家欢

  黄昏下的山后许泾,晚风徐徐。远处开阔水域,河面波光粼粼,映衬着天空的倒影,也照亮着居民欢喜的笑容。“过去,河道飘出臭味,散步都要绕道走,如今大变样了,大家饭后有了好去处。”峰江街道山后许居居民王阿姨走在沿河绿道上笑着说。

  这是我区以“水”为笔,推动党建与治水工作同频共振的鲜活缩影。区环综委以美丽河湖建设为抓手,以因地制宜、人水和谐的河湖理念为导向,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宗旨,努力打造“有河有水”“有河有景”“有河有文”的河道治理新图景,让“美丽河湖”释放“绿色红利”,不断惠及民生福祉,擦亮生态底色,为周边居民打造水清岸绿的宜居新环境。

  河道整治  黑臭河变身生态绿廊

  “从未想过住在山后许泾附近,居然变成了一件很幸福的事!”王阿姨口中的山后许泾,位于峰江街道南官河支流,河道全长1.87公里,整治前是峰江街道五条黑臭河之一。过去由于历史原因,河海岸线不清,围垦养殖、乱建乱堆、污水直排、杂草丛生……一度成为峰江街道山后许居切肤之痛的水环境问题。

  山后许泾曾是周边居民最大的困扰。2017年,该河道被峰江街道五水共治办列入“精品河道”进行整治打造,要求水质必须要保证达到三类水标准。“山后许泾河道整治是场硬仗。”提到山后许泾河道整治工作,峰江街道经济发展办(农业)主要负责人应理军说道。整治工作初期,如何下手成了街道工作人员遇到的“拦路虎”。“ 还好有上级单位对我们的支持,我们通过区环综委邀请了省环科院的专家为河道整治进行技术指导,促使街道河道治理工作愈加科学和精准。”

  采用底泥生态修复的方式改善河道底部生态环境、构建农田沟渠生态系统改善河道水质、搭建水下森林和水面生态浮岛为河道增绿提质……一项项修复河道生态的项目成为山后许泾整治的关键。“ 我们采用‘三步走’战略对山后许泾开展分段式整治,在环境提升的同时,还通过种植挺水、浮水植物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水体自净能力,提升水质。”应理军说道。

  据悉,峰江街道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以完善河道周边截污管道、疏通河道开展岸坡整治等为主要任务,以消除黑臭为主要目标进行水系整治,重点清除河底沉积的脏臭淤泥,通过打通淤塞河道,确保河道过水,实现水系畅通。同时结合水系整冶,在河道疏浚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沿河绿化,如今的山后许泾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经过河道整治后,山后许泾再也没有像从前那样“发威”。“现在走出家门,就有清水、绿树、鲜花,饭后还能和家人在长廊上散步游玩。治水不是小问题,它给了我们大大的满足感、幸福感。”王阿姨言语间满载喜悦。

  持之以恒  守护一方秀美风光

  “河道巡查了没有?发现污染河道的行为没有?整改 了没有?”这是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峰江街道工作人员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工作人员对于河道每处排水口和池塘都进行再摸底、再排查,“看”水岸保洁是否到位,“听”周边群众是否满意,“问”沿河污水是否偷排,“诊”水体颜色是否异常,并及时将现场照片和具体问题上报。

  “以前居民经常在河边洗衣服,乱倒生活污水,对我们的劝阻甚是不解。”应理军说,他们也曾劝阻过,但总有些居民趁他们不在继续在河边洗衣服,这棘手的问题,一度给河道整治工作带来了阻碍。

  现在水质得到改善,村民的护水意识有了明显提升,对河道治水工作也有了更多地认同和配合。“去年,有村民反映沿河管道存在晴天排水情况,担心有人偷排、漏排。经过查找,发现是设备引起的渗水现象,并非生活污水。”应理军说。

  完善的河长巡河制度是为治水工作保驾护航的利器。我区把机制建设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坚持“党建带治水,治水促党建”,按照“就近、就便”原则,设立党员河长、塘长,采用微格化精准管理,实现“一员一格、全员进格、连格成网、全网服务”,全面覆盖生态管护力量,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

  “为实现精细化服务,靶向式管理,我们让各村(居)党支部委员下沉至所在三级网格担任网格长。”区环综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落实“五包一”等管控措施,形成“镇—村—网格—微格”联动机制,充分发动网格员、(村)居志愿者,展开河道整治常态化巡查,织就一张整治河道的服务网。

  “我们会继续开展河道的日常养护工作,建立长效运维机制,进一步巩固河道生态修复成果。”区环综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把落实“河长制”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维护好良好河道管理秩序,推动河道管理走深走实。同时,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立足标本兼治,注重源头治理,着力改善辖区水域环境,努力早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目标,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