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乡镇联播 > 新桥镇 > 三十周年 正文
回眸扶雅学堂 今看新桥中学
2008年08月18日 11:20:52     中国路桥新闻网

    题记:“鸟爱故枝,人爱家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人到颐年更思乡,此乃故土情怀。我是1928年出生,今年正好80岁,回想在1949年我任教扶雅中学时,还只是个21岁小青年。1948年暑假,我毕业于省立台州师范学校劳美科,“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在椒江圣心学校开了个人画展,展出国画、印章、水彩画、木刻,计有五六十件,当时《宁绍台日报》、《海门工商报》刊登画展报道。当时海门有“小上海”之称,市面热闹非凡,报纸一登,学者、商贾、中学生、高班小学生、市井乡民来参观的很多,十天画展下来,在家乡反响很大,随即圣心中学聘请我为劳美教师。
    不久,国民党政府发放“金元券”进行经济改革失败,人心浮动,时局混乱,待到学期结束,我由台州中学丁秉正先生介绍,持他介绍信来扶雅中学,受到校长管志仁与教务主任管介候的接待,稍谈片刻,管校长随即发给了诚聘书,报到应聘,即时我年仅21岁。回顾往事,一算,快六十个年头了。忆写往事,暖意融融,如春天已至,亦是我美的享受。

   

    扶雅中学是如今新桥中学的前身。解放前后,我在扶雅中学担任劳美教师,后来还兼音乐课。我家泉井,靠近新桥,而扶雅中学是当年黄岩东南乡唯一的一所中学,亦是最高学府。1949年4月间,浙南游击队解放温岭后,开进泽国,驻扎在阮家大院整休,5月30日,我领队跳着秧歌,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迎接黄岩县解放。当年浙南游击队第三支队在周丕正司令员的带领下,指战员们雄姿英发挺进路桥,向黄岩进发,接收黄岩和平解放。虽然时间已流逝将近60年,回忆去日,还历历在目,久久难忘。
    1950年“五一”节,舟山解放,那时,扶雅中学学生很少,学校难以维持,接近断炊。当时政府还未接收,老师生活极其困顿,我觉得自己年纪还很轻,还须充实自己,到了暑假,我就以甲等助学金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本科,进行系统学习与深造。离开扶雅,不免产生依恋之情。在解放初期几年里,扶中老师在暑假都要来杭州灵隐参加省干校集训学习,我们常有机会碰到。
    毕业后回到家乡,我亦去新桥看看学校。文革期间,全国所有学校都停课,我在老家时间较长,不时去新桥看看一些老同事,抽时间去学校里转转,不看则已,一看使我忧心如焚,不能自己。原来晴川碧水,风光旖旎,校园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如今瞬息万变,秋风萧瑟,山川肃穆,风卷残云,黯然失色,文革的飓风把新桥中学横扫得满目疮痍。学生分成两派,都设有司令部、战斗队,纷纷贴出紧急告示,勒令臭老九、走资派来向革命群众低头认罪,看看这些发生的情况,总令我心怀惆怅,那天回来,久久不能入睡。
    峰回路转,1977年我老母生病,我在家呆的时间较长,这时全国即将恢复高考制度,有些新中往届毕业的学生慕名来看我,想咨询考大学的情况,从中我亦了解到新中文革后复课整顿的情况。次年,我从江苏调回浙江,落实在浙江丝绸工学院筹建美术专业,其间通过招生与对外联系,不断带来新桥中学的信息。
    时间过得飞快,2004年冬季,新桥中学迎来的百年华诞,我夫人林冬梅亦是校友,我们均接到请柬。我们两人都想创作字画表示祝贺,我画了一幅《源远流长》国画,这是一幅设色山水画,同时写一幅书法《海纳百川》,是用柰书书写。我夫人画了小猫儿,配了红梅,题了《迎春图》。画幅完成后,顿时思潮汹涌,挥毫忆写当年迎接解放与追溯扶雅两首七言诗以抒怀,均被收录进《新桥中学——百年校庆纪念集》,画作陈列于校史陈列室。现将诗作分述如下:
    迎解放抒怀
    四九孟夏迎解放,扶雅师生秧歌跳。
    浙南纵队驰征马,除斩孽龙群情高。
    百年大庆抒怀
    新桥追溯到扶雅,斗转星移立华夏。
    光绪三十已创建,百年大庆振中华。
    百年校庆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展开,我被邀作贵宾与路桥区主管文教的陈平副区长一起在台上就坐,听取了徐一鸿校长作改革开放后学校所取得巨大成就以及今后展望的报告。我们听了欢欣鼓舞,报以热烈的掌声。接下观赏师生文娱表演,其中一位个子不高的男老师唱男高音,歌声悠扬,精妙潇洒,引人入胜。还有一位女老师弹奏一首钢琴曲,扣人心弦,如春山下的一片清漪,涓涓细流;是幽斋中的数声琴韵;是寂谷中的几声啼鸟;是小夜曲,是轻音乐;是寂寞,是空灵;是梨花下的几滴细雨、几片落花;是少女的轻歌曼舞,弹奏技艺,罕有其匹。她投入了情感,弹出了乐曲的旋律,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报以敬佩的目光。
    百年老校,经历着百年风雨。邓公治国,扭乾转坤,经过三十年来的改革历程,学校变化巨大,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通过办学水平评估,被评为“浙江省A级普通完全中学”。从此,新桥中学在培养人才方面已臻于新的境界。
    钩沉历史,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创办扶雅中学学堂,立校于新桥管、新桥以管姓大户主宰了新桥的田财优势,瞻观历史遗痕,新桥五凤楼即可略知一斑。五凤楼成了显赫与荣耀的历史象征。据校史记载,管作霖,字惠农,先中举人,进入仕途,曾任兵部候补郎中,四川邻水县知县,代理广安州知州。管氏族群儒雅风流,管作霖先修文昌阁,在阁中立书院,名“扶雅”,取法庾信词“大雅扶轮”之义。当年新桥地处海滨,也有振兴海滨文教事业之意。管作霖之子管穰,出巨资,曾建校舍,添置图书、仪器,聘请名师主讲,其时又有族人管衡、管赞扬及邻村金大畑进士也愿出资助学。他们竭尽全力,矢志不渝,志同道合,呈请改办中学堂。1904年由黄岩知县周延祚转呈浙抚张增扬立案,改扶雅书院为私立扶雅中学堂,至1927年北伐军进入浙江,废除旧制,建立新制,私立扶雅中学堂改为私立扶雅初级中学校。1928年呈请教育部重行立案,每年拨有一定数额的办学经费,1931年在文昌阁南面添建了平房4间,北面添建5间作为教室。
    斗转星移,抗日战争爆发前,1932年7月由管氏族人管道中担任校长。管道中字听势,擅长国学,倾向进步,在他任校长期间,聘请了叶中、蒋劲简、盛衡、陈叔亮等进步教师来扶雅任教,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抗战军兴。1937年,陈叔亮在学校组织“怒吼化装宣传队”,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将抗日宣传内容改编成戏剧,每逢泽国、新桥、路桥等地市日,前往演出,颇受群众欢迎。
    抗战中期,许多大中城市相继失守,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纷纷从城市退到乡村任教,这时期水平高的外来教师增多,学生人数达470人,曾一度试办了战时高中,学生人数竟达642人,教职工总人数达到46人,这是旧中国扶雅中学最兴旺时期。
    1952年,台州专员公署发出通知,改私立扶雅初级中学为私立新桥初级中学,到1957年改为黄岩第二初级中学。1958年党中央提出大办农业,学校一度改为农校,办起了农场和畜牧场,全校师生参加开垦山地,种植水稻,还办起了砖瓦厂、印花厂、造船厂等。直到1966年6月“文革”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区文革工作组进驻学校,搞“破旧立新”、灭资兴无,教师受到冲击,三万册图书散失殆尽,顿时,无妄之灾从天而降,学校竟成了荒芜的园地。百年老校经历这历史糟蹋,犹如一支悲歌,一首哀曲,其悲惨凄楚,令人不忍倾听。
    新桥中学经过百年风雨历程,经过几代人奋斗,特别经历近三十年的改革与不懈努力,如今正沐浴着21世纪的阳光雨露,乘势直上,焕发出新的活力。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幢幢林立,操场开阔,显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教师阵容整齐,校友遍布海内外,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清华、北大、浙大、科技大以及西欧、北美等校都有她培养出来的学子。许多专家教授、军政要员、商贾巨子曾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中学时代。如浙江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载文战,是博士生导师,主管研究生培养工作。航空部发动机数控专家管彦深,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教授、高级工程师管敏鑫,曾设计上海虹桥、浦东机场的专家教授管式勤,温州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恩福,留学日本获博士的罗永康,获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博士的陈仙海,留学美国的博士研究生陈明辉,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博士管秉钟,留英博士陈华鹏,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章进法,都是新中的老校友。有的校友一出校,乘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风帆,成了著名的企业家,中国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新东方油墨集团公司总裁樊家驹,吉奥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缪雪中等都是新桥中学近年来的毕业生。从政的有原省委常委、省人大副主任张友余,原省军区少将副司令兼驻浙某部司令卢匡衡。他们离校后都脱颖而出。
    “涛卷海门后,云横凤凰山”。如今的新桥中学晴川碧水,桃李成林,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乘改革长风,破万里巨浪。衷心祝愿新桥中学愈办愈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来源: 中国路桥新闻网  作者:  编辑: 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