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路桥新闻网 > 亲子 > 亲子早教 正文
妈妈,我不要做胆小鬼
2013年07月19日 10:02:22     中国路桥新闻网

妈妈,我不要做胆小鬼

 

我不敢和陌生人打招呼,不敢一个人睡觉、害怕去看医生……唉,没接触过的一切都让我即好奇又不安。可妈妈不但不安慰我,还经常抱怨我怎么会这么胆小?我真想让妈妈明白:只有当你知道我害怕的原因,才能帮助我克服恐惧。

不喜欢热情的陌生人

妈妈说我半岁前可大方了,一逗就笑,谁都让抱,有时候听大人们聊天,我还会凑热闹,咿咿呀呀地说两句。可最近,我却变得越来越“深沉”,一见到陌生人就哭。

“这个小宝宝真好玩。”这是大人们看到我时最喜欢对我说的一句话。之后他们就会对我“动手动脚”了,有时捏捏我的脸,有时摸摸我的头,有时还会亲我一下。唉,都不知道他们还要做出什么举动!还是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最安全、最舒服。

妈妈推着我在小公园里玩。忽然一个老婆婆跑到推车前和我打招呼,还冲我做鬼脸。好可怕,我赶紧把脸躲到了手中抓着的玩具后面。可是,婆婆还是要逗我,又是摸我的头,又是捏我的脸。我可生气了,为什么要捏我的脸呢?我感觉好痛好痛啊!我一点都不喜欢这种感觉,就用行动表示抗议!于是我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没想到哭声却让婆婆和周围围观的人都大笑起来,妈妈说我是“胆小”、“认生”。其实我只是觉得那些陌生人总会在我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弄得我不舒服。

爱心提醒:宝宝对陌生的人与物有个逐渐适应的心理过程

很多时候,幼儿抗拒陌生人,不仅是跟他们自身的怕生有关,也跟陌生人对他们的态度有关。很多成年人对待孩子的表现值得商榷,比如未经允许触摸孩子,拍头、拧脸、胳肢、抱起来,大惊小怪,高声评论……妈妈可以想一想,假设有人这样对待你,尽管你已经是懂得礼仪的成年人,在这种情况下摆出彬彬有礼的姿态,恐怕也是勉为其难,更何况一个幼小的孩子呢?

对于比较怕生的孩子,父母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心理,不要让陌生人突然接近,最好能够事前提醒,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并与陌生人保持适当的距离,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让宝宝有一个从亲人到陌生人的交往过程。

编后:认生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小婴儿从4-6个星期开始就有认生的表现,继而随着他们逐渐长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认生行为。他们年龄越大,思维越复杂,恐惧的内容越丰富,表现形式也越复杂,因为他们具备与以往不同的反应能力。认生是大自然赋予小宝宝的自我防御机制。

呛水啦,忽然开始怕洗澡

妈妈说我一直都是一个很勇敢的孩子,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开始变得胆小了,“怕怕,怕怕”成了我最常说的一句话了。

我曾经很喜欢洗澡,可是在有一次洗澡时,我坐在澡盆里看着我小脚丫肥肥胖胖的好像很好玩,就低下头想要去啃一啃。可是谁知道水会呛人,我刚一低头,就喝了一大口水,连鼻子里也全都是水了,一呼吸水又从鼻子跑到喉咙里,让我不停地咳嗽,呼吸也变得很困难了,我哇哇大哭。从此,我就害怕洗澡了!甚至见到澡盆我就哭。我真的好害怕又会喝到水。我想和妈妈说,却怎么都表达不出来,我只会说:“不要,怕怕。”每次爸爸妈妈把我放进澡盆,我就会拼命挣扎着,紧紧抓着妈妈的手指头,闭着眼睛大声哭:“不要,不要,怕怕,怕怕!”可是妈妈却不理我的想法,还大声地说我“不乖”。呜呜,我就只好哭得再大声点了。

爱心提醒:可以尝试用事实来说服宝宝不要恐惧

在面对宝宝的恐惧时,可以尝试用事实来说服宝宝,如果宝宝亲眼见到一些事实,他就会变得安心一些。如果宝宝过往的经验,比如洗澡时呛到水,让他感到恐惧,妈妈可以用玩具小动物来示范告诉宝宝只要我们不把头伸到水里,就不会被呛到,然后和宝宝一起在水中玩一些游戏,让宝宝不再害怕洗澡。有的时候如果宝宝仍然害怕,可以尝试先把他害怕的东西搁置一下,不要强迫宝宝去面对。

编后:内心安全感能减少宝宝的“未卜恐惧”

宝宝会对一些事物感到害怕,根源在于对未知的情形产生的“未卜恐惧”——儿童感到无法控制即将发生的事情,就会产生焦虑和恐惧。父母可以尝试教给宝宝应付恐惧的方法,让宝宝掌握主动权,学会控制恐惧源,巩固其内心的安全感,他们的恐惧也就能相应地减少

 

 

我不敢一个人睡

妈妈给我准备了一个漂亮的小房间,让我自己一个人睡。我很喜欢我的小房间,可是我不喜欢一个人睡觉,好黑啊,自己睡觉让我好害怕。每次妈妈和我说了晚安,就关门关灯,把我留在了黑洞洞的房间里面,漂亮的布帘一点也看不见了。我总是冲出房间,跑进爸爸妈妈的屋里上。

我希望妈妈能在我害怕时陪着我。即使妈妈没做什么特别的事,这都能让我感觉很安全,没有那么害怕了。

但是妈妈却说:“有什么可怕的。你这孩子真不听话,净捣乱。我已经累了一天了,晚上想好好休息一下都不行。”听到妈妈不耐烦的声音,我“哇”地哭了起来。妈妈没有安慰我,只是强行把我抱回我的房间。呜呜,我真的好怕呀。

爱心提醒:允许宝宝表达自己的恐惧

妈妈首先要允许宝宝表达自己的恐惧。因为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感受,面对黑暗,他们肯定会恐惧的,这个恐惧是没有错的。如果成年人接纳小孩子的恐惧,倾听、共情、陪伴,小孩子会信任自己的感受,接纳自己的恐惧情绪,逐渐脱离恐惧情绪,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编后:恐惧源于宝宝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界限

随着宝宝的年龄渐长,他们对现实客体的恐惧有所下降他们的恐惧大部分是源于自己的想象。这时的宝宝们想象力丰富,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界限,他会想象黑暗中有鬼,有大灰狼等让他害怕的东西,还容易把恐惧扩大化,这是这个年龄孩子的认知特点。

我会被水冲进下水道吗?

妈妈常说我有很多奇思妙想,可是有时候,这些奇思妙想也会让我感到害怕。

昨天,妈妈说我可以不用再坐在小马桶上尿尿了,而是让我端一张凳子在大马桶前,然后站在上面朝着大马桶撒尿。不用小马桶的感觉真好,我可以像爸爸妈妈一样用大马桶了,我长大了!可是在大马桶上尿完尿后,妈妈一按马桶上的按钮,尿尿就被冲下来的一股水流给卷走,冲进了一个小窟窿里,妈妈说那叫做下水道,我们的尿尿、便便都会被冲进去。我忽然间开始担心了,如果我在凳子上没站好,不小心摔进了马桶里,是不是也会被大水冲进大窟窿里面去呢?那真是太可怕了!

妈妈听了我的担心之后,哈哈大笑地说我“净瞎想”、是“胆小鬼”。唉,妈妈总说我胆小,虽然我真的很害怕,我也不想再和妈妈说了。

爱心提醒:以理解与平静的心态面对宝贝的恐惧

尽管宝贝的恐惧有时候看起来幼稚可笑,但他们的恐惧仍是真实而严重的。因此,当孩子告诉你他害怕某个东西,如抽水马桶、吸尘器等,一定要注视他的双眼,认真地听他倾诉想法。让宝宝说出他的恐惧。

千万不要因为他那些看起来很可笑的想法而粗暴地嘲笑他。最好的办法是以理解与平静的心态接纳宝贝的恐惧,父母平静的态度能让宝宝感觉十分安心,然后再以一种合理而简单的解释,甚至是让宝宝看一些事实,帮助宝宝脱离恐惧。

编后:应给予宝宝更多的情感支持

孩子在认知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让爸爸妈妈感到不可思议的恐惧或其他想法。父母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孩子的目光来看待世界,认识到他们的恐惧或其他想法都有着合情合理的逻辑,以自己的智慧和爱心来接纳他们,而不是强迫他们接受成人的观点。

妈妈没有告诉我

今天,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把嘴唇给磕伤了,妈妈担心我的牙齿也会受伤,赶紧带我去看牙医。在路上,妈妈告诉我要勇敢,只要医生看一下,我的嘴唇和牙齿就不疼了。

可是到了医院之后,医生说要拍片,让我张大了嘴巴,还塞进了一块白色的小东西要让我咬住,这白色的小东西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塞进我的嘴里呢?而且医生叔叔的手好大啊,我的嘴都快塞不进他的手了,可是医生叔叔还在把白色的小东西往喉咙里塞,我都快不能呼吸了,甚至开始觉得吃过的早饭都涌上来了,快吐出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怎么和妈妈说的不一样呢?我害怕了,哭着把白色的小东西吐出来,怎么也不肯再张开嘴了。

最后,医生只好放弃了给我拍片。妈妈觉得我太不听话了,从诊所出来就阴沉着脸不理我了。但是妈妈,你没有告诉我要拍片,这让我感到很害怕。

爱心提醒:不要让宝宝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接受一些新异刺激

家长在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宝宝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接受一些新异刺激,尽可能地在事前让孩子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能够很好地减轻孩子的恐惧感。一旦突发情况让孩子感到害怕时,家长应及时给予孩子安慰,并尽可能对突发的事情做出合理的解释,帮助孩子认识恐惧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守在孩子的身边,给孩子增强战胜恐惧的信心。

编后:用宝宝能够理解的语言对引起宝宝恐惧的事物进行科学的解释

有时候宝宝对一些新异刺激产生恐惧,是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知识造成的。针对宝宝对这些新异刺激的恐惧,父母要尽量用宝宝能够理解的语言对这些事物进行科学的解释,让宝宝明白那些都是正常、合理的现象。一旦宝宝成功获得这些知识性的信息,他们的恐惧就会相应消失。

来源:  作者:  编辑: 项宇